Skip to content
丹青不渝 —— 《品味》訪談藝術家天外客

丹青不渝 —— 《品味》訪談藝術家天外客

丹青不渝

一筆一墨,勾勒大千世界,一心一意,描畫道中妙境,畫家天外客眼中的中國畫之美。

 

 瑞晨

中國的水墨畫興於唐代,以毛筆墨汁為表達媒介,追求著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意境之美。不拘泥於外形的肖似,不強調雙目所見的透視,所堅持的唯有作畫者「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審美和思想理念,以及源自儒、道、釋三家傳承的「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精神境界。無論主題是山水花鳥,還是人物建築,皆體現著對自然、對世間萬物的理解思考和人文情懷。

本期《品位》特別邀請了職業中國畫畫家天外客,請他結合自己多年的學畫和創作經歷,引領我們共同欣賞中國水墨丹青的詩意之美。

北宋畫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

線條之美

不同於西方繪畫注重塊面和光影的藝術特色,線條是中國畫的主要特徵之一,流露著畫家內心的情感和精神內涵。運筆的強弱虛實,起伏轉折承載著沉著有力、生動鮮活的物態形制;墨色的濃、淡、幹、濕、焦表現出栩栩如生、韻味深長的山水景觀;行線的長短曲直則是直中有曲、曲中見方,動可有威,靜可有勢。這幾種元素相結合,如在紙面上奏響一曲交響樂,於水乳交融的旋律和節奏之間感受到畫面之外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和講述的故事。

關於中國畫的線條,天外客為我們講述了一段他早期學畫時的有趣經歷。「那是我大學時,一位老師第一次為我們班上課時發生的事。在遇上這位老師之前,我已經練習國畫挺長時間,在班裏還是挺突出的,經常受到老師和同學的稱讚,作品還被掛在了教室的墻上。誰知這位新老師第一天上課就講到一些當下中國畫畫家普遍存在的問題,並以掛在墻上的我的畫為負面教材,一一指出了其中的不足,當時我心裏很是不服。」就在天外客氣悶不已的時候,老師徑直來到了他的課桌前,拿起畫筆為他示範了一根線條的畫法。

北宋畫家范寬的《溪山行旅圖》「我一下子豁然開朗了,對線條的認識有了質的飛躍。可以說,是這條線讓我真正開始進入國畫的世界。」如今,在學習國畫多年後,天外客對中國畫的線條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中國畫的線條很靈動,這是中國畫最大的特點,可以不用任何顏色而只用線條就能成就一幅完整的畫面,且能形、神、意兼具。中國畫的線條美不是單一的,還能呈現出不同的質感和精神性格。」天外客例舉了北宋畫家范寬的《溪山行旅圖》,其中山體輪廓的線條體現出剛勁之美,將北方山脈的雄壯勾勒出來,傳遞出大山那偉岸雄渾的精神品格。中國畫的線條又有陰柔之美,如:南宋馬遠的《水圖》,將各種狀態的水波畫得意境連綿,引人遐思,生動展現了水的浩渺與變化萬端。

南宋畫家馬遠《十二水圖》之一

天外客說他個人傾向於宋代繪畫的審美,喜愛其中的寧和平淡、清新天真,同時又不乏淵深靜穆、典雅中正。「這跟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有相通之處,比如:剛柔並濟、陰陽相合;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畢竟傳統中國畫是植根於傳統文化的大背景中的。」宋代的文人雅趣與審美文化對後世影響深遠,直至今日依然在世界各地風行,例如:有宋代四雅事之稱的掛畫、插花、焚香、點茶,不僅在中國,在日本、韓國等地都大行其道。如今在國際上流行的和風和禪意家居器物中也多有宋代審美的體現,仔細鑒賞一下宋徽宗的畫作《文會圖》,你會發現其中的家具擺設即便放在今日也絲毫不顯突兀。

意境之美

經常有人將中國畫與西方繪畫拿來比較,認為中國畫在技法上不如西方更成體系,寫實和塑造能力也不夠強。對此,同時學習過西畫和中國畫的天外客有自己的看法。「除去線條,中國畫構圖上有散點透視和留白的經典藝術特色,具有多視角、多維度、簡約生動、主題鮮明的優點。」如果沒有中國畫的散點透視,就沒有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的壯麗大觀,也沒有了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歷史繁華,這些作品用焦點透視法是畫不出來的。

天外客認為,中國畫歷來不講「寫實」,而講「寫真」。「中國畫講『寫真』,是因為中國文化的特點就是至少一半要放在表現『意』上,就像人有靈魂和肉體,中國文化的重點是靈魂那一面,認為靈魂的表現才是生命的真實,是不朽的。」正因為著重於表達意境,中國畫家在創作時會把肉眼所見的東西進行主觀刪減或改動,以期達到生動傳神、韻味悠長的效果,這也是天外客眼中中國畫的最美之處。

左圖:《梅》是一幅水墨花鳥畫作,天外客用挺拔有力的姿態來表現梅的堅忍,又用玲瓏剔透的質感來展現梅花的清新出塵和以苦為樂的內心狀態。右圖:《歸心》 是一幅花鳥畫作,畫中鴻雁在中國古代寓意離家遊子的思鄉之情,這種托物寄情的創作手法在中國傳統藝術和文學創作中非常常見。

 

「中國畫有詩一般的意境美,有句話『畫是有形詩』,一般一幅很好的中國畫都具備這種詩境美。這種美對我們的生活太有意義了,缺少它,我們可能只剩下柴米油鹽和程式化的勞動。沒有了對人生的細膩體味和思考,世界像是沒有了色彩,黯淡下來,是可怕和無味的。」在天外客看來,中國畫的意境之美因源於作者對儒、道、釋等傳統文化思想的理解,往往包含著深層的內涵和人生智慧。像是中國畫另一突出的特色——留白,其中的智慧便超出了美學的範疇,能給人以現實的啟悟。

「今天的人們在躁動中生活著,內心充斥著各種繁雜的事物,不得一刻安寧,時間久了會對身心健康不利。如果你不懂得刪繁就簡,適當『留白』,很容易會在忙亂中迷失自己,從而錯過生活中許多的美好。」從傳統的中國畫中,我們可以欣賞到一種古老的智慧,那是古人們生活狀態和自身心態的展現,帶給人安寧靜謐的陶冶,這是很值得今天人們借鑒的,能從中獲得源源不斷的良性信息。

自2018年起,天外客著手寫下一篇洋洋灑灑數萬字的論文——《中國畫原論》。在此文中他將自己多年來對中國畫的鑽研和理解,系統地總結整理出來,並提出了許多新觀點。天外客說,這篇論文是他在朋友的鼓勵下寫出來的,一些以傳統畫風格為宗的畫家都表達了對該文的讚許。「成為一名畫家需要有一顆清淨心和耐心,同時要有對傳統、正統文化敬畏的態度。當我了解到古代的君臣士人都是崇信神佛的,我開始理解他們畫中的『敬』,那應該是古人所說的『技可進乎道,藝可通乎神』的深刻含義。」

轉自 《品味》雜誌105期 

Previous article 興古韻、藏典作、近人情 ——線上藝廊「明淨苑」
Next article 帶給母親高雅藝術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