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花鳥畫 《雪竹》

花鳥畫 《雪竹》

作者/曹醉夢

        中國畫的程式化、符號化特徵明顯,經過藝術家對自然界物象的理解,經過思維咀嚼後,將物象引申意義深化,比如,畫家眼中的翠竹不再是單純生物性的竹子,風中之竹、雨中之竹、露中之竹、雪中之竹,成了畫家表達「風調雨順」等情懷的絕好藉物。

 

 

        物種的外貌特徵能夠引起畫家借物言志的情緒,竹子徑直而不似雜樹的求曲、虛心而不像他木的自滿,寒暖不同地域、不同營養處均能存活,尤其貧瘠的地理環境下,他們能靜靜的生長而不氣餒和招搖……這些物種的「性格」屬性、特徵早早就被丹青畫家們看中。

        宋朝的文同(文與可),為了畫好竹子,在窗前栽種了許多青竹,仔細觀察竹子的枝葉在晴、雨、雪中,以及不同季節、不同天氣下的形態變化,在長期的觀察與理解中,他總結了一套畫竹的方法,此時文與可筆下的竹子不再是常人眼中的幹可以擔擔、葉可以掃地的竹子,將胸中積累的各種各樣的竹子形象符號化、擬人化了,「胸有成竹」這個成語便是由他而來。

        蘇軾(蘇東坡)也是畫竹高手,他曾對評論他的畫的人說, 「論畫以形似,見於兒童鄰」,即談論畫的好壞,以像不像為標準,那就是鄰居家小孩一樣的審美了。

        清朝的鄭燮(鄭板橋),多在月下、燈後觀竹,這種影於紙窗、粉壁下的竹子,婆娑婀娜,甚似宣紙上的墨竹,體恤民眾是中國文人墨客一直所崇尚的情操,曾為范、濰縣令的他非常關注民間的疾苦,在書畫作品上反映的也較多,如:「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等。他寫竹,常將款題於竹石間,以竹之「介於否,堅多節」來表達自我孤高的情操。

*本文經作者授權發表。

 

Previous article 現代山水 《遼西印象》
Next article 《時間真形圖》 創作靈感